? ? ? ? 編者按:一年一度的高考如約而至??紙鰞?,莘莘學子奮筆疾書;考場外,眾多“過來人”解讀作文命題。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作家、學者,聽他們講述對高考作文的理解。
甫躍輝 (作家):齊桓公、管仲和鮑叔三人的故事,想必很多人都熟悉。這個故事會讓我們想到很多常見的成語,比如“各為其主”,比如“不計前嫌”,比如“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”等等。這里面同時包含著我們對世界的許多期待:關于忠誠、信任、勇敢、識人之明和自知之明等等。
先說管仲。輔佐公子糾,帶兵阻擊公子小白并射中小白的衣帶鉤,這是他作為公子糾的臣子的忠誠。而當公子小白戰勝了公子糾,他又輔佐公子小白,助小白成就霸業,這是他作為公子小白的臣子的忠誠。分開來看,管仲都足夠忠誠,也可知他是個能臣。但站遠了看呢?什么才是一個人*高的忠誠?
再說公子小白。裝死逃脫,可見其機智;接納鮑叔的建議,可見其善于納諫;重用管仲,足見其寬宏大度和知人善任。兩千多年后的我們,自然知道公子小白晚年昏庸,但這時候的他,可以說是君王的典范。如果進入歷史的細部,小白是怎么做到能夠接納鮑叔的建議的,又是怎樣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的?其內心的波瀾,值得我們細細揣摩。
*后說鮑叔。他知道管仲的才能,也知道小白能接納他的建議,這是他的識人之明;他知道管仲能輔佐好小白,這是他對管仲的信任;他敢于向小白舉薦管仲,這是他的勇敢;更重要的,他能夠將曾經的敵對之人推舉到自己前面,能夠成人之美,能夠主動讓自己退到次要的位置,是殊為不易的。
面對管仲、小白和鮑叔三人,如果我們把人性稍微往壞里想一想,他們便構不成這樣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。人類會朝秦暮楚,會彼此猜忌,會相互構陷,但這些都不在這三個人的故事里。他們在歷史的河流中,為我們后人立下了一道人性光輝的標尺。
本文轉載自人民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!